傳福行
百年手作的永續暖度,一間用天然纖維編織低碳生活的老鋪
- 店鋪基本資料
- 創立時間:1946年(戰後初期)。
- 現址:新竹縣關西鎮大同路23號(關西老街區)。
- 第四代經營:堅持「天然材質+手工訂製」傳統工法。
- 特色認證:
- 全台唯一「低碳寢具標章」獲證店家。
- 經濟部「老店正青春」轉型典範。
- 生態化生產系統
- 原料溯源管理
- 台灣本土棉花 > 彈棉(無農藥栽種)。
- 客家柿染布 > 被套(植物染製) 。
- 回收蠶絲 > 內襯(手工拉絲)。
- 關西竹炭 > 保健枕(研磨填充)。
- 碳足跡透明化:每床棉被標示原料里程(平均較進口棉減少62%運輸碳排)。
- 零廢棄工坊
- 棉絮邊角料再造為「可水洗衛生棉」。
- 老布頭拼接成「寵物睡窩」。
- 空間與設備的永續設計
- 綠色工作間
- 日光彈棉區:利用關西充足日照自然蓬鬆纖維,省電80%。
- 重力式壓棉機:1940年代古董器械,零電力運作。
- 屋頂雨水回收:用於布料清洗,年節水1,200公升。
- 降溫建築細節
- 外牆「爬牆虎」植栽自然隔熱。
- 高窗對流設計,夏季室溫維持28℃以下。
- 產品生態系
產品
|
永續亮點
|
環境效益
|
柿染棉被
|
使用客家柿汁天然抗菌
|
減少化學染劑污染
|
竹炭記憶枕
|
關西桂竹炭調節濕度
|
降低除濕機使用
|
升級再造墊
|
回收30年舊棉被重新彈製
|
延長纖維生命周期
|
- 社區參與創新
- 棉被診療室
- 免費修補服務,平均每床延壽5-8年。
- 以舊換新折抵,回收率達73%。
- 低碳睡眠教育
- 開設「冬暖夏涼鋪床法」工作坊。
- 與中醫診所合作開發「節氣寢具」。
- 環境績效數據
- 年度減碳量:8.7公噸(相當於0.5公頃森林固碳量)。
- 資源循環率:
- 未來計畫
- 2025太陽能彈棉間:導入光電板供電小型梳棉機。
- 麻纖維實驗:試種關西本土黃麻替代部分棉料。
- 「傳被計畫」:募集二手寢具整新捐贈弱勢。
這間老店證明:
- 一床手工被的溫暖=0.03公噸碳減量。
- 一針一線的堅持=15%在地經濟循環率。
- 百年工藝的傳承=與環境共好的生活哲學。
當您蓋上傳福行的棉被,不只是獲得安眠,更參與了一場跨越世代的永續實踐。
與生態城市的關係
傳福行棉被店 × 生態城市:
纖維裡的永續革命,從一床棉被編織出的低碳生活系統
-
- 材料循環:城市代謝的關鍵節點
- 在地原料網絡
- 採用關西農會「無毒棉花計畫」原料,運輸碳排僅進口棉的1/5。
- 回收在地廢棄蠶絲被再製,年減少1.2公噸紡織廢棄物。
- 生物基材料創新
- 實驗性開發「鳳纖維被胎」(鳳梨葉纖維+棉混紡)。
- 與工研院合作「竹纖維被套」,較純棉節水60%。
-
- 生產系統:微型工業的綠色範式
- 能源結構分析(2023)
- 人力彈棉 : 65
- 日光乾燥 : 25
- 設備用電 : 10
- 零碳工法:
- 沿用昭和時期「重力彈棉機」,每床被省電3.2度。
- 柿染工序使用牛糞灰媒染劑(客家傳統技法)。
- 熱能回收:炭焙殺菌餘熱導入冬季店鋪供暖。
-
- 空間機能:調節城市微氣候
- 降溫服務:
- 店鋪垂直綠牆降低周邊氣溫1.5-2℃。
- 屋頂反光塗料減少熱島效應。
- 水文管理:
- 透水庭院可蓄積8噸暴雨。
- 染布廢水經仙草根系過濾後排放。
-
- 社會創新:低碳生活實驗室
- 產品服務系統:
傳統模式
|
永續轉型
|
減碳效益
|
買斷新被
|
「被褥銀行」租賃制
|
週期碳排降47%
|
丟棄舊被
|
舊翻新服務
|
延壽5-8年
|
- 睡眠碳帳戶:
- 每床被附「碳護照」追溯原料到棄置階段。
- 回收舊被可累積「暖度點數」兌換服務。
-
- 都市生態系統貢獻
- 生物多樣性:
- 店周邊種植蜜源植物,支持12種授粉昆蟲。
- 舊棉填充的「蟲旅館」提供越冬棲地。
- 資源流動:
- 與關西有機農場形成「棉-肥-食」循環鏈。
- 廢布料提供羅屋書院作手工書封面材料。
-
- 數據化環境績效
指標
|
傳統寢具業
|
傳福行模式
|
差異
|
產品生命週期碳排
|
38kg CO₂e
|
9kg CO₂e
|
-76%
|
水足跡
|
2,900公升
|
680公升
|
-77%
|
材料循環率
|
12%
|
89%
|
+642%
|
-
- 全球定位與未來
- 對標國際:
- 超越日本「奈良晒布」工坊的能源效率。
- 首創「寢具碳權交易」微型系統。
- 2030願景:
- 開發「光觸媒自潔被套」減少洗滌耗能。
- 成立「纖維循環經濟聯盟」串聯在地業者。
這間老店正在重新定義「溫暖」—
- 物理溫暖:保留1940年代手工彈棉的蓬鬆度。
- 環境溫暖:每床被相當於種植3棵樹的固碳力。
- 社會溫暖:弱勢家庭二手被再生計畫。
當城市在追求減碳時,傳福行證明:最傳統的工藝,往往藏著最先進的永續智慧。
|